新闻中心 分类
红颜执哨音发布日期:2025-08-21

本文转自:嘉兴日报

红颜执哨音

※在场

  ■沈明仙

  还在求学时代的午后,阳光把篮球场烤得发烫。篮球撞击地面的咚咚声里,穿灰色裁判服的老师总像定海神针。他弯腰捡球时,腰间的哨子晃出细碎的光,吹哨的瞬间,哨音像手术刀剖开混乱的争执。桑月瑶坐在看台上数他的步数,发现他总能精准站在冲突圆心,球鞋跟叩击地面的声响,比任何呐喊都更有说服力。

  有次决赛加时赛,双方球员为一个争议球推搡起来。老师突然吹了声长哨,哨音拖得很长,像给沸腾的水面加了盖。他没立刻判罚,而是蹲下去系鞋带,系完直起身时,原本涨红脸的球员们竟都平静了。后来桑月瑶才知道,那三十秒的停顿里,他在心里复盘了三次慢动作回放。这个细节像颗种子,在她心里发了芽——原来裁判不仅是规则的执行者,更是赛场情绪的调节师。

  如今,桑月瑶站在“浙BA”嘉兴赛区的赛场上,身着黑白色的裁判服,上衣简洁挺括,下身长裤利落。那经典的黑白配色,在球场上格外醒目,如同她坚守的规则一般分明。成为国际篮联认证的裁判,是她藏在心底的梦想,那身象征着更高水准的裁判服,是她追逐的目标。她的哨音里,仍带着当年那位老师那种穿透喧嚣的穿透力。但更特别的是她处理争议的方式:每当场边教练的怒吼撞向技术台,她会退到边线做三次深呼吸,指尖无意识摩挲哨子上磨出的包浆。这是她独创的“赛场冥想”——在呼气时把观众的呐喊想象成潮水退去,吸气时让规则条文像篮球轨迹般在脑海里清晰浮现。

  上赛季半决赛最后两分钟,主队后卫疑似走步,她响哨的瞬间,看台上的呐喊声此起彼伏。桑月瑶没有抬头,只是闭上眼完成整套呼吸仪式。再次睁眼时,她走向记录台的步伐比之前更稳,手势划出的弧线标准得像圆规画的。赛后技术代表翻看录像,发现她的判罚误差不超过0.3秒。“不是我眼睛快,是心够静。”她总这样解释,却没说过那些深夜里,她对着镜子练习呼吸节奏,直到哨音与心跳形成奇妙的共振。

  更衣室的挂钩上除了裁判服,还挂着张泛黄的纸条,是当年那位老师写的:“好裁判要让双方都恨你,又都敬你。”桑月瑶常对着这句话发呆,想起第一次执裁校级比赛时,因为紧张把违例吹成犯规,场边哄笑像针一样扎过来。如今她已经能在加时赛最后一秒,冷静判断出那记三分球是否踩线,也学会在赛后把球迷的谩骂和掌声一并归档。

  本职是小学老师的她,已经准备好去参加国家级裁判考核,这是迈向国际篮联裁判梦想的重要一步。行李箱里除了规则手册,还塞着个旧篮球——是高中那场决赛的用球,那位老师在上面签了字:“哨音里要有光。”桑月瑶知道,所谓勇敢追梦,不过是把年轻时的仰望,变成日复一日躬身践行。就像此刻她站在球员通道,听见场内热身的拍球声渐起,深吸一口气时,胸腔里涌动的不仅是氧气,还有求学时代那个午后,永远不会冷却的热忱。